搜索类型:
关键字:

·您的位置:本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细内容

水蛭素结构及活性

 日期:2014/11/20 17:47:05 浏览次数:6534

五、水蛭素结构及活性

1、水蛭素的结构: 20世纪60年代发展了天然水蛭素的分离和纯化技术,得出水蛭素是由65个氨基酸组成的低分子多肽,其分子量仅为7000D。20世纪70年代确证了肽链的组成和一级结构。20世纪80年代完成了二级和三级结构分析。N端有3个二流桥,使N端肽链绕迭成密集形核心环肽链结构。C端富含酸性氨基酸残基,局亲水性,游离在分子表面。肽链中部还有一个由pro-lys47-pro组成的特殊序列,不被一般蛋白酶所降解。水蛭素的活性作用机制:水蛭素是现在知道的最强的凝血酶特异性抑制剂,带负电荷的C端结构再凝血酶的带正电荷的纤维蛋白原识别位点,最小保持抗凝活性的片段为酸性C端的10-12个肽段,C端12具有最大活性的最小肽段。N端密集链段则同凝血酶催化位点结合,抑制凝血酶的催化作用。Tyr-63的硫酸化可提高凝活性,The56,Glu57,lle59是抗凝中必不可少的,水蛭素4位赖氨酸残基同靠近凝血酶催化位点附近的精氨酸侧链(ArgSide Chain Pocket)代夫电话的碱基,起着促进N端与活性位点结合等重要作用,lys47也通过氢键和静电两种作用力同时影响水蛭素的三维结构。2个分子结合比例为1:1,解离常数为K=2.3×10-14mol/L,故复合物非常稳定,使凝血酶不能分解纤维蛋白原,及不能诱导血小板反应,也使凝血酶的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和平滑肌细胞收缩缝作用受抑制,从而达到抗凝的效果。

参考文献:陈华友、黄静、蒋芝君、刑自立、吴自荣. 抗凝良药水蛭素的研究进展[J].生命学通报,2003,38(3):3-5。

2、1955 ,前东德科学家Markwardt 分离出高纯度水蛭素,经鉴定它是一种含65 - 66 个氨基酸的单链多肽,分子量为7000 ,对凝血酶有高度的亲和力,并以11的方式与之形成紧密的非共价键相结合的可逆性复合物,使凝血酶失去裂解纤维蛋白原的能力,阻止纤维蛋白的凝固,减少凝血酶催化的凝血反应(如因子Ⅴ、Ⅷ、Ⅻ的活化及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反应。静脉注射水蛭素0. 1 mg/ kg 或皮下注射相同剂量的水蛭素,60 min 后血液中的水蛭素浓度即

开始增加,5 h 后逐渐下降,水蛭素大多以活性形式通过肾脏排出。    参考文献:殷国前,孙智勇,杨晓楠,杨健祥,王 刚,滕晓颦. 水蛭及水蛭素再度风行的生物疗法. 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J].2007.8,18(8):305-307.

4、结构:是一条含65或66个氨基酸残基的单链多肽,贩子质量为7ku,其N末端有3对二硫键(Cys6- Cys14, Cys16- Cys28, Cys32- Cys39),使肽链绕叠成密集形核心环肽结构,对蛋白结构起稳定作用。其N末端含活性中心,能识别底物-凝血酶碱性氨基酸富集位点,并与之结合。C末端富含酸性氨基酸残基,最后9个氨基酸中有6个为酸性氨基酸。天然水蛭素第63位的络氨酸残基被硫酸化,而重组水蛭素没有这个特殊的结构,因此后者抗凝比活性有所下降。水蛭素肽链中部还有一个由pro-lys47-pro组成的特殊序列,不被一般蛋白酶所降解。有两个作用:①维持水蛭素分子的稳定性;②引导水蛭素分子以正确的方向与凝血酶分子结合。

参考文献:[1]、张士斌. 水蛭素的基础研究现状及临床应用展望.北京医学[J],2008,28(3):173-175.

[2]、杨丽娅,高菂水蛭素与凝血酶作用的探讨. 西北药学杂志 2007.4,22(2):95-96. 

5、重组水蛭素的结构:重组水蛭素recombinant hirudin)与天然水蛭素的结构极其相似,也是由6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但在63位酪氨酸残基上无硫酸。它的一级结构具有C端谷氨酸和门冬氨酸含量丰富的特点,肽链中有多个半胱氨酸残基,序列中第27、36、47位是赖氨酸。空间结构与天然的相同:其核心区由氨基酸3-30、37-46、56-67三个肽段组成,指状区由31-37肽段组成,C端尾区由50-65肽段组成。    

参考文献:[1]王鸿利,于立志.水蛭素的基础与临床.血栓与止血学杂志[J],1998,5(2):86-88、61    

[2]张国龙.水蛭素的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江苏药学与临床研究[J].2003,11(6):15-17

6、水蛭素是含65个氨基酸的多肽, 分子量为7000左右, 含三个二硫键。已分离鉴定出7种异构体 ,水蛭素的=级和三级结构对其抗凝活性起决定性作用。二硫键是决定其分子构型的稳定性, 保持高抗凝活性的关键 。当二硫桥键被氧化或还原, 或者分子发生了蛋白降解, 则失去抗凝活性。若水蛭素的羧基被酯化, 或失去酸性的C一端氨基酸, 也会失去与凝血酶结合的能力 。研究表明. 水蛭素与凝血酶活性位置结合的结构单元仅存在于端残基中, 水蛭素的 一端虽无与凝血酶结合的位置,但结合到凝血酶上的水蛭素的N一端残基亦有抑制凝血酶催化活性的作用水蛭素N一端构型对其同凝血酶作用的影响,发现N一端残基的疏水性结构对水蛭素抗凝血酶作用有重要影响。水蛭素在干燥状态下是稳定的, 室温下在水中稳定存在6个月.8O 下加热15min不被破坏。提高溶液的pH值,其稳定性则降低。20℃下,在0.1mol/L HCL或0.1mol/L NaOH中,可稳定15min。胰蛋白酶钠和α-糜蛋白酶不破坏水蛭素的活性, 而番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和枯草杆菌蛋白酶A可使水蛭素失去活性。   

参考文献:欧暑长 丁家欣  玲. 水蛭素的研究概况.中国药学杂志[J].1991,26(7):396-399.

7、水蛭素的组成结构:水蛭索~hirudinHV)共有7个异构体,是一种单链环肽化合物。肽链由6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相对分子量为7000道尔顿。分子端有三个二硫桥键(SS)。使端肽链绕迭成密集形核心环肽结构。C端富含酸性氨基酸残基.63位的酪氨酸被硫酸化(TyrSOH) 。水蛭素存在十种以上变异体.主要的三种简称为HV1HV2HV3。其氨基酸序列如下所示。

HV1VVYDTCTESGQNLCLCEGSNVCGQGNKCILGSDGEKNQCVTGEGTPKPQSHNDGDFEEIPEEYLQ

HV2ITYTDCTESGQNLCLCEGSNVCGKGNKCILGSNGKGNQCVTGEGTPNPESHNNGDFEE1PEEYLQ

HV3ITYTDCTESGQNLCLCEGSNVCGKGNKCILGSNGKGNQCVTGEGTPKPQSHNQGDFEEPIPEDAYDE

这些变异体主要差别是端氨基酸序列不同,但都具有相似的抗凝活性。  

参考文献:高雪涛,段志强,高 晶. 水蛭素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黑龙江医药[J].2003,16(1):38.

8、水蛭素的稳定性:加热0���5 h大部分水蛭素活性丧失。水蛭素粗提物制备过程中(包括冷冻真空干燥处理始终保持低温状态所得水蛭素粗提物在干燥状态下非常稳定。中医药学药理及临床试验证明水蛭系列产品生服效果显著高于熟服。体外抗凝血试验亦表明冰水状态下保存3 a其活性仅降低约15%, 室温下在水中可稳定存在180 d, 80度以下加热15min不被破坏。胰蛋白酶钠、糜蛋白酶不破坏水蛭素活性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和枯草杆菌蛋白酶可使水蛭素失去部分活性。  

参考文献:杨恩昌,水蛭素可利用性分析,河北农业科学,2010,14(7):52-53.


         

上一条新闻:水蛭素的功效、作用——实验研究资料    下一条新闻:各级领导关怀来访

广西科康天然水蛭素研究院  2014 版权所有技术支持:出格  桂icp备14007885号-1